文章来源:http://bschool.hexun.com/2017-06-12/189596787.html
一個月以來,創業邦以“共享新經濟”為主題,走訪了10+家初創公司,以及IDG資本、光速中國、元璟資本等相關投資機構,帶來一手好料和最新的思維方式。這是我們的第14篇報道…… 共享雨傘是真需求還是偽需求?都有哪些應用場景? 這玩意怎么共享?有GPS嗎?被盜怎么辦? 怎么盈利?怎么進行市場推廣?擾亂政府公共管理怎么辦? …… 想必你聽到共享雨傘時,會冒出一大堆問題。隨著共享汽車、共享單車、共享充電寶等一大批共享模式的普及,似乎大眾對“共享+”的認識也越發犀利了。 從用戶角度考慮,“共享”為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,至少汽車、自行車、充電寶都不用買了。但站在商業角度,當“共享”與某個行業相遇,之前已經成熟的共享思路還是否可以借鑒?是“風口”還是“坑口”? 帶著這些問題,創業邦(微信搜索關注:ichuangyebang)近期采訪了上海的一家共享雨傘企業“春筍雨傘”,與創始人李永秋聊了聊春筍雨傘背后的共享邏輯。即將發布的春筍雨傘 共享雨傘和共享單車共同滿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需求 李永秋有很多理由要做“共享雨傘”,但是最重要的理由,恐怕就是他是個“傘二代”。 李永秋告訴創業邦(微信搜索關注:ichuangyebang),在目前全球的傘具產業鏈中,浙江省義烏市的傘具交易和福建省晉江市的傘具生產是出了名的,晉江還被稱為“傘都”。李永秋的家族一直在晉江經營生產傘具的企業,已經具備完備的產品研發和供應鏈體系,以及全球的銷售渠道和分銷商體系,雨傘遠銷歐美、東南亞、南美澳洲等地。 共享單車的火爆,讓李永秋看到了共享雨傘模式的商機。問及應用場景時,李永秋提到: 共享雨傘和共享單車是在共同滿足著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需求。 李永秋舉了幾個例子: 當下雨時,你從地鐵口或公交站出來,不能騎共享單車了,以前是要乘黑摩的、乘坐調價后的滴滴或者跑回家,或者買1把10元的廉價雨傘,但以后使用共享雨傘即可。 當然,應用場景也不止于此,只要是在雨天的場景下,當出發地到目的地之間有露天步行的需求時,共享雨傘都能被使用。 對于共享雨傘,還有一個問題,其爭論關鍵在于:經常下雨的地區,人們已經養成帶傘的習慣,那么共享雨傘的存在價值在哪里? 李永秋解釋道,一方面從心理層面,人們是懶得帶傘的,另一方面,“春筍”團隊在調研階段,在上海松江地區的兩個合作便利店投放的200把免費雨傘,在下雨天時很快被借走了。這也能從側面說明,即時在雨水較多的南方城市,還是有需要帶傘的情況。 那么這個問題其實是,如果有共享雨傘和自帶傘兩種選擇,用戶到底愿意選擇哪一種?如果人們選擇共享雨傘,“人們已經養成帶傘的習慣”的前提假設是否就會被打破了?正如共享單車當時的邏輯,如果自行車遍地都是,誰出行還騎自家的自行車呢? 不管你在哪里借,一定要在樁機上還傘 共享雨傘應該出現在哪些市場呢?降雨量較多的地區是首選,所以春筍選擇了上海。至于投放北京,主要出于品牌認知的考慮。 李永秋告訴創業邦(微信搜索關注:ichuangyebang),第一批將投放10萬把到這兩座城市,未來春筍雨傘還會出現在更多南方城市以及東南亞城市。 在具體的投放策略和借還傘流程上,李永秋解釋了很簡單的模型: 不管你在哪里借,一定要在樁機上還傘。 一方面,春筍雨傘會與政府的市政部門合作,在需求發生的地方直接投放雨傘,用戶掃雨傘上的二維碼便可獲得開傘密碼,一方面春筍雨傘會與線下便利店,鋪設帶有雨傘的樁機,可借可還。 至于用戶是否會因為獲得了密碼,長期占用雨傘,李永秋表示,只要用戶獲得了開傘密碼,后臺就會開始計費,直到他把雨傘還到樁機上,才能完成還傘并結束計費。所以,用戶占用雨傘的時間越長,費用就會越高,不存在共享單車領域“占用卻不付費”的情況。 李永秋表示,雖然在需要傘的時候能借到傘是最底層的需求,但是還傘流程和地域的方便程度也會成為用戶第二優先級的需求。目前春筍雨傘已與上海300家便利店簽署合作協議鋪設樁機,用戶通過小程序或公眾號押金39元,即可享受24小時內免費,之后每日一元的雨傘使用權。 近1年時間,市面上出現魔力傘、OTO、JJ傘、E傘、春筍雨傘等多家共享雨傘企業,盈利模式主要是押金、租金以及用戶量增長之后的廣告收入,除了E傘、OTO是無樁投放,其他共享雨傘均是有樁投放。目前,共享雨傘的產品邏輯和商業策略正在接受市場的檢驗,即將到來的雨季也會成為背后的推手。 李永秋表示,共享雨傘的競爭就像共享單車一樣,是團隊和資本的競爭。春筍雨傘的優勢在于具備共享經濟背景、雨傘行業經驗以及資本市場資源。 據悉,春筍雨傘已于今年5月獲得了一筆500萬元融資,目前正在進行天使輪的融資計劃。(責任編輯:婁在霞)
關鍵字標籤:雨傘
|